世界上最经典的三部侦探小说赏析
date:2018-12-06 09:46 source:
北京私家侦探 author:北京侦探公司
经典侦探小说“老三篇”:爱伦·坡,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三个作者承前启后,呈垂直影响关系——细节推理、安乐椅侦探、密室杀人、穿越、死后复活、密码破解、侦探即凶手,这些日后侦探悬疑小说的必备武功,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集《怪诞故事集》《黑猫》和《莫格街谋杀案》都有开创性的探索,而且写得精彩。出生于1809年的波士顿,爱伦·坡比福尔摩斯早了半个世纪,他是公认的侦探小说的鼻祖,爱伦·坡小说里的业余侦探奥古斯特·杜平是福尔摩斯的祖师爷。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除了断案,更精彩的是他在小说和诗歌中营造的诡异神秘气氛。诡异神秘是哥特小说的特质,文学史家把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归于哥特小说一派,哥特还有一个名字叫“暗黑浪漫主义”,对死亡的冥想是这派的主题。记述神秘的超自然故事为主题的小说,如今发展为跟侦探小说平行的另一大热门——悬疑神秘小说。悬疑之伞下可以涵盖“时代穿越”“超自然”等网络小说之必杀器,也可以包括惊乍,犯罪悬念等现实主义叙事为基础的惊险片——这两类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侦探小说,但都包括“谜”与“解谜”的叙述动力。百年后的美国神秘小说年会把年度奖以爱伦·坡的名字命名,实至名归。王安忆在谈到阿尔巴尼亚作家卡达莱时说:“文学史大约就是这样弥漫开来,氤氲般涌动,边界是模糊的,又是错落的。”文类之间的模糊性是后来的写作者的突破口。
爱伦·坡生于贫困中,出生后父母相继去世,他一生坎坷抑郁,只活到四十岁。他在小说、诗歌、文學批评等纯文学领域的成就是超越时代的,柯南·道尔曾经说:“爱伦·坡的每一篇侦探小说日后都发展成侦探小说中一支,每一支都是大树……爱伦·坡的呼吸吐纳把侦探小说带活了。”柯南看得很清楚,在严肃文学作家插手这个文类之前,侦探故事只比“刑场简报”高级一点,页数多一点,到爱伦·坡这里点石成金。
天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模仿者,“模仿”在文学这个行业叫“主题续写”和“原著改写”,属于合法抄袭,美其名曰“受经典的启发”,这种前人开路后人写作的“启发式写作”在侦探悬疑类特别突出,比如福尔摩斯探案著名的几个故事自从柯南去世后有几千部启发式“续写”,《福尔摩斯探案集》成为公版书没有版权之扰以后,它变成当代影视业改写的金矿。到了“卷福”出演的时候,《红字研究》已经用上手机短信和谷歌地图了。
爱伦·坡的追捧者特别之处在于他们不满足于模仿大师,爱伦·坡于十九世纪中叶去世,那个时候没有电影和电视剧可以改编,没有脸书推特可以组群抱团,坡的拥趸们用的是大师毕生信奉的超验主义办法——“降灵”。让大师的魂灵附体,然后跟大师一起合写作品。这样的作品居然还有出版!降灵附体后合作出新作品,在中国叫托梦托言。在博尔赫斯最后一本小说集《沙之书》里有一篇《莎士比亚的记忆》,故事中的“莎士比亚的记忆”可以像隐形财富一样赠送给任何可以接受的人,所赠者备受大师记忆和梦魇的折磨,直到下一个接盘侠接受“莎士比亚的记忆”,前一个受赠者方可解脱。博尔赫斯写《莎士比亚的记忆》是否受爱伦·坡粉丝降灵活动的启发,不得而知。文学的魔力在于,虚构的力量可以这样强烈,它浓缩和精粹了无杂无序的生活,进而高于生活,真若假时假亦真,读者像中蛊一样被虚构的灵所笼罩。
在文学史上,爱伦·坡是唯一一个受这种待遇的大师。张爱玲说:“高鹗续写《石头记》,死有余辜。”一方面,人们对文学的热爱使文学爱好者情不自禁地续写大师,从写作的玩味中得到高于阅读的满足。另一方面,文学主题一旦形成,自带生命会超越时代,后人不停地在经典的边缘修补增添。
回到侦探小说。柯南·道尔医生一生勤奋多产,写过四部小说,也写过诗歌、舞台剧、非虚构等等,但他最出名的是那五十六个政坛故事。他是继狄更斯之后的英国文化的地标,让侦探小说登堂入室成为文学之一种。柯南的侦探小说推理严密,行文古典雅致,《圣经》和莎士比亚的金句闪耀其中,他笔下的侦探小说在文学性上已经远不是围观杀人的小报,柯南·道尔培养出英国读者品尝侦探小说时精致的胃口,他的最后一篇福尔摩斯故事出版于1927年,直接对接下一个侦探小说大师的出现:这就是中文读者熟悉并追捧的阿奶奶。
阿加莎·克里斯蒂,出生于1890年。原本家境优越,父亲在她幼年早逝后留下她母亲单身带着三个孩子。那时大英帝国富强的余晖正炙,从中产堕入小康的命运不过是把大宅出租出去,一家人到巴黎和开罗等这些英国以外的便宜都市过日子。阿加莎的母亲克莱瑞莎反对给孩子过度教育,不希望他们八岁之前学会读书认字,所以小学教育对阿加莎来说近于零。但这个最小的孩子早慧,四岁就能阅读,以至于她的保姆不得不道歉:“太太,我不得不遗憾地告知您,阿加莎小姐已经能读书了,她自己琢磨教会自己的。”
1917年阿加莎在一家药局工作过,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毒药,她不仅对密封装的小瓶中形形色色的毒药着迷,更着迷的还是毒药的化学成分、配置公式,“那些科学有序的物质混合后产生巨大破坏力”,是她的总结。1920年她的第一本侦探推理小说出版,六年以后第二本出版,好评如潮,她获得巨大的名声,被誉为“真正的卓越超凡的侦探小说家”。英国读者对克里斯蒂的探案小说的喜好,可能就在于那些小说的情调之科学有序:精致的下午茶,英伦安静封闭的乡下,管家,女佣,牧师家客厅里太太们唠嗑,无所事事的中老年男人们优雅得体……
现实中1920年以后的英国,刚刚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场历史上最惨烈、最耗费国力的战争。1930年后的十几年阿加莎进入写作高产期,接连写出她最精彩的作品,包括《东方快车谋杀案》《五只小猪》《魔手》……这个时间段也正是另一场大战的酝酿期,于无声处听惊雷,阿加莎有序精致的谋杀情杀世界对风雨飘摇中老英帝国的读者简直就是精神鸦片啊!这种精神鸦片的现象,有可比性的是2000年后的电视剧《唐顿庄园》:人们假想一个过去的稳定的世外桃源,以求现实世界中无法找到的稳定和安全感。
更何况阿加莎的侦探小说构筑的这个世外桃源,除了恒久优雅,还有杀人游戏,还有人性的暴露,还有狗血的奸情与奋不顾身的忠贞。1956年阿加莎在自己的作品热卖多年后,谦虚地承认它们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纯文学界从来对阿加莎的侦探小说不屑一顾,但读者真的喜欢,阿加莎在卖书记录达四十亿本,销售量排在《圣经》和莎士比亚之后,进入人类畅销书的前三名。经典侦探小说在英美被更暴力的犯罪小说取代,但在日本却一直繁荣,发展成巨大的文类,“本格派”和“社会派”,经翻译后进入中文读者的视野已经流行了许多年,近年来被译成英文回流进入美国的悬疑小说市场。
作者的价值观是文本的三观基础,价值观是一个隐性的又至关重要的道德支架。经典侦探小说的道德支架基本遵循社会正统教育的道德观,是非分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一个天网恢恢的有序宇宙。这个道德观井然有序的世界,也是柯南和阿加莎的小说共同点,他们对待犯罪的态度几乎一致。柯南笔下的犯罪者都是恶棍,阿加莎对笔下的罪犯有时会有一秒钟的同情,但基本也是伸张正义,捍卫法律,他们对罪与法的态度基本都是同情受害者,站在受害者一边,惩恶扬善,这是经典侦探小说毫不动摇的基本信念,这种黑白分明的古典善恶理念在世界经历两次大战后不断受到撼动和颠覆。
正义北京侦探公司拥有专业的北京私家侦探,北京私人侦探调查团队,提供北京婚姻调查,北京外遇调查等服务,成立多年博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是值得点赞的北京侦探公司。了解更多服务请登录【官网】http://www.bjsrzt.cc 进行了解。